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

真正的強大從不介意標籤



小美27歲了,還沒有男朋友,七大姑八大姨都很熱衷給她介紹對象,她也是逢介紹必去,心裡想的是:不錯過任何相親的機會,誰知道和誰有眼緣呢!



可是這種相親的場合去得多了,遇到很多奇葩之後,覺得自己的相親史可以寫成一本書了。


比如上周別人介紹的一個公務員,說是有車有房。兩個人見面後不知怎麼就聊到車了,他告訴小美他的車丟了。小美關切地問怎麼那麼大的車還能丟呢?是怎麼被盜走的?


公務員告訴她是被人扛走的,他上了鎖的。小美當時聽完哭笑不得,原來是自行車啊,確定他不是開玩笑後,果斷拉黑。當然不是嫌棄他所謂的“有車”是自行車,而是覺得他缺心眼兒。





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給她介紹的一位在大公司工作的白領。


據小美描述,這個白領男,膚白長腿,金絲眼鏡,溫文儒雅的書香氣度,在眾多相親對象中顏值絕對前三。


小美一見鍾情,她在他們眼神對碰的一霎那連他們將來的孩子叫什麼名字都起好了。小美幻想他充滿磁性的聲線,得體的談吐,隨後會和她聊聊工作,家庭,愛好,電影……或者就是這麼靜靜羞澀地看著彼此,然後偷偷的約會,見雙方家長,步入美好的婚姻。


一個猝不及防,小美還沒有在幻想中緩過神來,白領男卻已遞上自己的名片,某某企業經理,滔滔不絕講自己的在大學是學生會主席的經歷,現在的工作業績多麼得領導賞識,目前是經理,將來努力的目標是總經理……


小美一下子看愣了,這根本就不像相親,而像是一場工作面試,或者商品推銷,小美一下子就沒有了了解他的興緻。


小美吐槽說:“這白領男是多麼膚淺,多麼沒有情趣,多麼沒底氣,才會在相親這種場合遞名片,介紹自己的未來前景,跟我說這些幹什麼,我又不是他的天使投資人。”


大家都被小美撅嘴的小表情逗得哈哈大笑。


小美生氣道:“虧你們還笑的出來,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看著有交往的慾望的,還這般無趣,真是生無可戀啊。”


小美的閨蜜卻說:“這個細節說明他其實他其實很在意你。他亮出他的底牌,未必是沒底氣,恰恰相反,他覺得這才是他所有的底氣。他把自己所有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,就像花開崢嶸,求關注而已,就看你的意見嘍!”


小美說這種“標籤名片”式的自我介紹,她真的沒有辦法理解,就是覺得很low


其實無論是什麼場合,我們都希望給別人面前留下好印象,尤其是異性之間,這種想法本身無可厚非。可是這種打著標籤的旗幟來和別人交往,感覺很怪,也讓人很難留下美好的印象。



其實標籤中的優勢並非是你生活的全部,只是某個階段的成績而已,並不足以支撐你的人生。


昨天一個寫作群炸開了。起由是一位小姑娘受朋友之託找作者約稿子出書,本來是一件好事情。可是後來報出的稿酬低的前所未聞,所以群里沒有人搭理。


然後小姑娘說了一句:“現在都有人自己花錢出書,那少點稿費有人給你出,怎麼沒有人願意合作嗎?”這個群里的作者大多數都是已經出了書的作者甚至是暢銷書作家,自然沒有人認可她的這番好意。


其中一個人問這個小姑娘什麼學歷背景,小姑娘說自己沒什麼學歷,寫了十年才有了點成績。那個人就說了一句:現在寫作的平台真是什麼人都可以寫。


隨後發了自己的一篇文章,第一句話就是自己是博士,與某電視台合作,資深評論員能等一系列“標籤”。


意料之中,此博士哥的一言一行正巧把群里正在“尷尬萬分”小姑娘給救了。


馬上就有人留言:感覺一個人說話的水平與他的名頭不相符,素書上說“名不符實者耗”,耗盡的時候,就是下坡。


這還是客氣的,還有人質疑他的博士身份,問他素質這麼差,“博士”是花多少錢買的。


此時群主出來禁言,大家這才不甘心的散去了。


他的這番言行,讓我想起孟非說的一句話:“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、身材、知識、家族、財富、地位、成就和權力,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。”


馬斯洛在《動機與人格》一書中曾說過:行為和語言里隱藏著一個人的動機和人格。


當這位博士先問別人的“標籤”,然後亮出自己的“標籤”的時候,顯而易見,他的存在感需要建立在貶低他人而抬高自己。


在我眼裡,他的修養遠不及那位在火車上覺得自己衣服髒,而不肯坐座位的農民。


因為,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,是不會炫耀“標籤”的。




後來小美遇到了現在的男朋友,認識了好久我們才知道他是名校海歸,有著閃閃發光的家庭背景。不過這些他從來都不會主動提起,我們問他為什麼不願意提及?


他說貼標籤定位,是人際交往能力障礙,因為都是套路,一點都不好玩。


在生活中我們同樣也被別人動不動就貼上標籤,我們會按照學習成績,貼上“優等生、差等生”的標籤,在大街上看見一個女孩子穿著很時尚大膽,喜歡和男生一樣玩時,就會被貼上“輕浮”的標籤。男人沒有剛陽之氣就會被貼上“娘”,女人強悍就會被貼上“漢子”……


“一旦被貼上標籤,你就很難逃脫。”


我們不希望別人給我們貼上的標籤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和人際交往,因為這些標籤別人忽視我們身上的其他優點和可能性。它們會像一副有色眼鏡,無法看到真實的一面。





每個人都嚮往在大平台上發展,也會隨之帶來一定的暈輪效應,讓你以為自己的能力卓越、人脈豐富、無所不能,但這一切可能只是因為你在無形中藉助了外力。


離開了平台,撕下層層標籤後,剩下的才是你的真材實料。就像評價一個人,真正決定價值的,從來不是過去擁有什麼輝煌標籤,而是撕下標籤,你是什麼。


真正的成熟,是敢於秀出最真實的自己;而真正的高手,從來不介意標籤。


都說天才鳳毛麟角,絕大多數所謂的“天才”,其實都是善於專註的“專才”。關注自身潛力,專註做好每件小事,追求真才實學,而非虛無縹緲的“標籤”。


希望終有一天,我們都不再需要任何外在“頭銜”的證明,不需要一身名牌的加持,更不需要遞名片。


做最好的自己,就是最好的標籤。


來源網路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