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

人最大的修養,是知人不評人



我們常說,一個人的修養十分重要。
修養是什麼?修養是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,同時,修養也體現出一個人的修行。

唐代呂岩在《憶江南》中寫道:“學道客,修養莫遲遲,光景斯須如夢裡。”
這是修行後的表象,修行是對內心思想和行為的改造,通過修行後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。我們的修為是修行的程度,而修養只是表象。



在生活中,或許我們會遇上很多自己無法辨別是非、判定險惡的時候,能做到知人識人已經很難。而更難的是,在知人之後管住自己的嘴,不對他人的生活妄加評論,橫加干涉。做人最大的修養,莫過於知人不評人。

01 做人不要多嘴多舌
《詩經》裡曾講: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輩的生活,這已經夠讓人頭疼了,但更讓人頭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。法庭的判決有根有據,即使懲罰也有具體的做法。但好論人是非的人,總將人置於虛構的道德法庭之上,給人憑空帶來折磨。

02 不要對他人妄下定論
有些人只要得知了對方的一點信息,無論認不認識,總要以自己的背景出發以己度人,這對於我們似乎是很自然的事。花幾個銅元就發現了自己的優勝,那當然是很划算的。說到底,這是一種無聊的虛榮心在作祟:看著別人不如意,自己就當是過得很如意了。

但我們始終不可能深入到別人的心裡,窺探他到底為什麼活成這樣,而我們得出的評價,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當事人,其實都無多大益處。

03 學做一個慈悲之人
不拆穿對方是一門藝術。一方面免得對方尷尬,另一方面免得自己顯得咄咄逼人。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不能與人為善之人,最終必為他人所疏遠。在人世間,最貼心的一句話永遠是:我懂你。對待他人,無論是所愛的人還是萍水相逢的人,我們需要的只是“同情的理解”,只是沉默,只是等待時間為我們展露真相。


有人說,人生就像一場修行。在漫漫人生路上,修養是我們一生都需要踐行的功課。知人但不隨便評論人,既保護了他人,其實最後也保護了自己。


來源網路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